昆山柏庐高级中学课程发展规划

网站首页    科研之窗    课程建设    昆山柏庐高级中学课程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2017年6月15日

昆山柏庐高级中学课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为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校特色,我们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让学生得到最多的关爱,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特制定《昆山柏庐高级中学课程发展规划》(试行)。

二、总体目标

1、课程目标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力争通过2至3年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学生发展目标

(1)让学生获得参与探究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学校课程的选修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满怀信心走向明天。

(4)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教师参与,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研能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学校课程开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提升社会欢迎、家长认可的学校特色,努力构建学校新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学校课程开发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为基础,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和张扬个性为宗旨,以弘扬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坚持科学与人文融合,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完善,规范管理,努力构建“开放式、建构型”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四、学校课程总体框架

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将“礼仪教育”作为第一种学校课程加以开发实施,并拟将我校学校课程设置规划为五大序列。

1、生活生命序列

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如我国儒、道等学说与为人处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等)、礼仪礼貌教育、爱家爱校爱国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

2、学习方法指导序列

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结合各级课程学习,让学生记得住、想得起;读得明、吃的透;听得清、化得开;学得透、用得活;掌握学习的宏观方法。内容包括记忆与知识学习的关系、识记的策略类型与方法、阅读的类型与方法、听讲的类型与方法、课程学习的环节与方法及学习的宏观方法指导等。

3、人文素养序列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包括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文明史、科技发展史、中外战争史、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民风民俗、宗教、法制教育等。

4、兴趣特长技能序列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运动强健体魄,增强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掌握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健美操、武术、围棋、象棋、乐器、声乐、舞蹈、摄影、绘画、书法、刺绣、编织、剪纸、插花等。。

5、学科拓展序列

课程目标是挖掘课程背后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学科发展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习特长。内容包括趣味数学、几何画板、趣味化学、趣味科学、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你来当法官、三字经、唐诗、元曲、宋词、经典文章的优秀片段、英语会话与阅读、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等。

五、开发原则

1、校本性原则

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学校课程开发要注重“三特”,即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和学生、家长的特殊要求。

2、发展性原则

从学段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突出和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3、整体性原则

重视学校课程与其他各科课程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加强课程的相互配合和整体效应。

4、适应性原则

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创造性应用,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实际、面向科技发展。

5、均衡性原则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加深和拓宽的关系,既要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注意加深某些学科知识的程度,提高相应的能力。

6、层次性原则

学校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开发,课程在难度和广度方面具有不同水平,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7、创新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创新是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为目的。

六、开发与实施程序

1、学校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

(1)编制方案。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点和学生、家长的特殊要求,鼓励部分有专长的教师提出开发实施学校课程的申请,与他们一块论证实施学校课程的可行性,帮助他们编制方案,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发实施,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教训,走好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第一步。在学年结束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下一学年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区的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及时编制学校课程年度方案或开发指南,确定学校课程的具体内容。

(2)培训学习。要求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文件;学习和讨论有关课程、学校课程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课程开发模式,了解中小学课程设置状况及课程标准;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开发;加强校际交流,借鉴他校学校课程开发的经验。

(3)制定《学校课程纲要》,确定(或选择或改编或编发)《教材》。纲要主要包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则要体现发展性和系统性,避免随意性和重复设置。

(4)制定相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条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

2、学校课程开发的实施阶段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课程开发程序和要求进行。

(1)各科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纲要和课程开发计划,层层推进课程开发目标。

(2)及时反馈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3)作好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所能寻求到的一切资源。课程展开所需条件要提前预计:时间、空间、所需材料、设施、经费等。

(4)每一阶段开发成果都必须以书面材料呈现,并汇报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如教材、教案、活动设计、学案等。

3、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结阶段

(1)评估审核。课程开发小组在课程开发之后向学科组或教务处申请开设该课程,由学科组或教务处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然后由教务处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报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核是否实施,最后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通知教务处和年级组安排该课程的实施。

(2)实施评价。由教务处公布同意开设的课程和学生选课说明、组织学生选课,及时统一安排课时、教学人员、场地、设备,并合理估算该课程的工作量,督导教学过程,做好课务评价、课程评价、成果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评价、课程价值评价、学校发展评价;参与听课、评课的指导,调控学校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应当保障该课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综合评价的数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自我评价后的反思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3)改进重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所有开设的学校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门类,重新建构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七、课程管理

1、学校课程的申报

教师在规定时间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开设申报表》和《课程纲要(简式)》。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确定准予开设的课程。

2、学校课程的开设

课程开发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一备课组至少上报一门课程。鼓励教师个人独立开发课程。力争每一备课组开设一门学校课程。

3、课程运作管理

学校课程的运作管理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落实。教务处制定学校课程选修指引供学生选课参考,将学校同意开设的学校课程列表公布供学生选择,统计公布各课程选修名单,安排授课时间、教学人员、场地设备等,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并根据相关规定计算授课教师工作量补助;课程结束时组织教师对选修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

4、课程教学管理

学校课程的教学环节应视同国家课程的教学,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之中。任课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教务处将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评课,每学期将召开一次学校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课程资料的管理

学校课程的课程资料管理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完成。课程资料是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物化成果,也是对教师开发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资料主要有:《学校课程开发申报表》、《课程纲要》、《教材》、《教案》。《课程纲要》是课程实施的蓝本,《教材》是依据《课程纲要》编写的,以讲义的形式编写,《教案》依据教材编写,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述课程资料必须编写,并按时提交给教务处统一整理建档。

八、课程评价

学校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也是对教师专业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选择该科的学生出勤率,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授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

学校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九、课程保障

1、成立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成员、学科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学生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学校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资源分析评估、课程规划与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评价以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对同意开设的学校课程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完成的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修正要求和建议;在所有学校课程完整实施一个轮次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重新调整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2、建立学校课程开发、审核、准入、评价、退出制度

教师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依据学校的学校课程年度方案或开发指南组建课程开发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要求比较详细地阐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专题、要点、活动等)、课程实施安排(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等项目;同时在课程结束前必须完成本课程各课时的内容设计与媒质(教材、教案、活动设计、学案)开发,并交学校存档。学校根据教师提供的课程纲要和课程实施申报表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决定课程的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并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所有开设的学校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门类,重新建构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3、建立学校课程教材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材必不可少,但学校课程的开设是“课改”的创新之举,也是各校的“校本”之举,因此,学校希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根据课程领导小组对自编教材的质量评估,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质量高的自编教材资助刊印,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学校课程开设激励制度

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将学校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学校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其次学校制定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励制度,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对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附:

课程简介及其课程配置方案

一. 必修及选修I课程

(一) 语文

1、必修课程设置

(1)语文必修课程设有五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10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模块一 2 4 36 111

模块二 2 4 36 112

模块三 2 4 36 121

模块四 2 4 36 122

模块五 2 4 36 211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语文选修课程设有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下又设有若干个内容不同的模块或专题。

(2)选课建议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就业的需要和高考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5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模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3)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史记》选读 2 4 36 212

语言规范与创新 2 4 36 221

写作 2 4 36 22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 4 36 311

(二) 英语

1、必修课程设置

(1)英语必修课程设有五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10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模块一 2 4 36 111

模块二 2 4 36 112

模块三 2 4 36 121

模块四 2 4 36 122

模块五 2 4 36 211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英语选修课程设有两个系列。系列Ⅰ的课程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生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学校保证开设模块6—8,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模块9—11。系列Ⅱ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这个系列的课程分为三类,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系列Ⅱ中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

(2)选课建议

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它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3)课程配置方案

系列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系列1

顺序选修课程 英语6 2 4 36 212

英语7 2 4 36 221

英语8 2 4 36 222

(三)数学

1、 必修课程设置

(1)数学必修课程设有五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10个学分。

5个模块的内容为: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数学1 2 4 36 111

数学4 2 4 36 112

数学5 2 4 36 121

数学3 2 4 36 122

数学2 2 4 36 211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三) 选修课程设置

(1)数学选修课程共分4个系列:

选修1系列课程(人文)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初步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

选修2系列课程(理工)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概率。

选修3系列课程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选修4系列课程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选课建议

①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程,可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同时获得进入艺术、体育类高等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的资格。还可以任意选修其它数学课程。

②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程,在选修1系列课程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选修3系列课程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获得16学分,可在数学上获得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类高等院校的资格。

③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在完成10学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1系列课程中学习选修1—1和选修1—2,获得4学分;在选修3系列课程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选修4系列课程中任选4个专题,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可在数学上获得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类高等院校的资格。

④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程,在选修2系列课程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选修3系列课程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选修4系列课程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可在数学上获得进入理工、经济类高等院校的资格。

⑤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在完成10学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2系列课程中学习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获得6学分;在选修3系列课程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2学分;在选修4系列课程中任选6个专题,获得6学分,总共获得24学分,可在数学上获得进入理工、经济类高等院校的资格。

以上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1) 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系列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注释

1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初步应用 2 4 36 212 人文方向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 2 4 36 221

2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 4 36 212 理工方向

2—2: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2 4 36 221

2—3:计数原理、统计、概率 2 4 36 222

系列3 3—1:数学史选讲 1 1 18 高一上 人文方向、理工方向各选其中两个。

3—2:信息安全与密码 1 1 18 高一再开设任意1个专题

3—3:球面上的几何 1 1 18

3—4:对称与群 1 1 18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1 1 18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1 1 18

4 4—1:几何证明选讲 1 1 18 高二和高三上学期

4选2 理工方向

4—2:矩阵与变换 1 1 18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 1 18

4—5:不等式选讲 1 1 18

(四)政治

1、必修课程设置

(1) 政治必修课程设有四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8个学分。

模块一:经济生活 模块二:政治生活

模块三:文化生活 模块四:生活与哲学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模块一 2 2 36 111+112(高一上学期)

模块二 2 2 36 121+122(高一下学期)

模块四 2 2 36 211+212(高二上学期)

模块三 2 2 36 221+222(高二下学期)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政治选修课程设置6个模块。

模块1:经济学常识

模块2:国家和国际组织

模块3: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

模块4: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模块5: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模块6:科学思维常识

(2)选科建议:

政治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2个以上模块。

(3)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模块1 2 2 36 高二上

模块2 2 2 36 高二上

模块3 2 2 36 高二上

模块4 2 2 36 高二下

模块5 2 2 36 高二下

模块6 2 2 36 高二下

(五)历史

1、必修课程设置

(1)历史必修课程设有3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6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历史Ⅰ 2 2 36 111+112(高一上学期)

历史Ⅱ 2 2 36 121+122(高一下学期)

历史Ⅲ 2 2 36 212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历史选修课程设有6个模块。

模块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习内容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模块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学习内容有: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模块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习内容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模块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内容有: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模块5、探索历史的奥秘。学习内容有:历史与历史的重现、人类起源之谜、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模块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学习内容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2)选课建议

历史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2个以上模块。

(3)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模块1 2 2 36 高二上

模块2 2 2 36 高二上

模块3 2 2 36 高二上

模块4 2 2 36 高二下

模块5 2 2 36 高二下

模块6 2 2 36 高二下

(六)地理

1、必修课程设置

(1)地理必修课程设有3个模块。各2个学分,共6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地理Ⅰ 2 2 36 111+112(高一上学期)

地理Ⅱ 2 2 36 121+122(高一下学期)

地理Ⅲ 2 2 36 高二上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地理选修课程设有四个模块。

模块2——海洋地理:1、海洋和海岸带 2、海洋开发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海洋权益。

模块3——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环境保护。

模块4——城乡规划: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城乡分布 3、城乡规划 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模块6——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2)选课建议

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有志于从事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建议在选修课程中修满4学分。

(3)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旅游地理 2 2 36 高二上

海洋地理 2 2 36 高二上

城乡规划 2 2 36 高二下

环境保护 2 2 36 高二下

(七)物理

1、必修课程设置

(1)物理必修课程设有2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4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物理1 2 2 36 111+112(高一上学期)

物理2 2 2 36 121+122(高一下学期)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物理选修课程设有3个系列10个模块。

系列1:

选修1—1: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选修1—2: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

系列2:

选修2—1: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选修2—3: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系列3: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传感器。

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选课建议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的物理1和物理2模块后,可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这样才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或高考要求选学有关内容。最好参照选修模块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3)课程配置方案

系列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1-1 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2 4 36 122

3-1 电场、电路、磁场 2 4 36 211

3-2 电磁感应、交变电、传感器 2 4 36 212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 4 36 221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2 4 36 222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 4 36 311

1-2 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 2 4 36

2-1 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2 4 36

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2 4 36

2-3 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2 4 36

(八) 化学

1、必修课程设置

(1)化学必修课程设有2个模块。各两个学分,共4个学分。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化学1 2 2 36 111+112(高一上学期)

化学2 2 2 36 121+122(高一下学期)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化学选修课程设有六个模块。

模块1——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

模块2——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模块3——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结构的性质。

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模块6——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探究。

(2)选课建议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学生在学完必修课程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毕业要求。

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尽可能多的选学其他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在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3)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系列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1 化学与生活 2 2 36 高二上(文)

2 化学与技术 2 2 36 高二上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2 2 36 高二上(理)

4 化学反应原理 2 2 36 高二下(理)

5 有机化学基础 2 2 36 高二下

(九)生物

1、必修课程设置

(1) 生物必修课程设有3个模块。各2个学分,共6个学分。

生物1:分子细胞

生物2:遗传与进化

生物3:稳态与环境

(2)必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生物1 2 2 36 111

生物2 2 2 36 121

生物3 2 2 36 211

(注:开课时间“111”代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221”代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依此类推,下同)

2、选修课程设置

(1)选修课程有3个模块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

(2)选课建议

选修1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2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选修3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3)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 2 36 221

生物技术实践 2 2 36 222

(十)信息技术

1、 必修课程设置

(1)必修1个模块,2个学分

(2)必修课程设置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信息技术基础 2 2 36 高一

2、选修课程设置

(1)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有5个: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初步;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计与评价

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

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知识及其表达;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2)选课建议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3)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网络技术应用 2 2 36 高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 2 2 36 待选

多媒体技术应用 2 2 36

(十一)通用技术

1、 必修课程设置

(1)必修2个模块,4个学分

(2)必修课程设置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技术与设计1 2 1 36 高一

技术与设计2 2 1 36 高二

2、选修课程设置

(1)通用技术课程设置选修模块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

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

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

选修3:简易机器人制作;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 ;

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

选修7;汽车驾驶与保养。

(2)选课建议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议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3)选修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家政与生活技术 2 2 36 高二上

建筑及其设计 2 2 36 高二下

现代农业技术 2 2 36 待定

服装及其设计 2 2 36

电子控制技术 2 2 36

简易机器人制作 2 2 36

汽车驾驶与保养 2 2 36

(十二)音乐

1、课程设置

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全部是选修。

2、选课建议

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

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学生需要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

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可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修满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3、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音乐鉴赏 2 1 36 111、112

歌唱 1 1 18 高一下学期必选一个模块。其余在高二和到高三上学期开设

演奏 1 1 18

创作 1 1 18

音乐与舞蹈 1 1 18

音乐与戏剧表演 1 1 18

(十三)美术

1、课程设置

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五个系列:

系列1:美术鉴赏(包括鉴赏基础——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鉴赏内容——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外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系列2:绘画•雕塑(学习绘画、雕塑的基本技法,尝试进行绘画、雕塑创作,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雕塑作品)

系列3:设计•工艺(学习设计、工艺的基本方法,尝试进行设计、工艺创作,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工艺作品)

系列4:书法•篆刻(了解书法、篆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学习书法、篆刻的方法,尝试书法、篆刻创作,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3、选课建议

(1)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2)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建议在3个基本学分中采取“1+2”的选课策略,即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内容获得另外2个学分。

(3)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以获得其他学分,所选模块不加规定。

3、课程配置方案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美术鉴赏 1 1 18 高一上

绘画•雕塑 1 1 18 高一下和高二任选

设计•工艺 1 1 18

书法•篆刻 1 1 18

现代媒体艺术 1 1 18

(十四)体育

1、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有七个系列:

系列1:球类项目;

系列2:体操类项目;

系列3:田径类项目——必修

系列4:水上或冰雪类项目;

系列5: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

系列6:新兴运动类项目;

系列7:健康教育专题——必修

每个系列中设置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运动项目组成,一般为18个学时,每个模块1个学分。

2、选课建议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多学分,建议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Ⅰ的范围内再选择5个学分以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3、课程配置方案

系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田径 1 2 18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9学分

(高一年级共8学分) 2 36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无球类系列,其他年级每学年开设

体操类

课间操 1 2 18 高一至高三第一学期开设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 高一至高三累积12课时 高一至高三开设

二、选修II课程开设计划

(校本课程)

1.修习要求

校本课程是我校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一是对国家课程和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指学校自行开发的新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校本课程的每个模块或专题一般为18学时,学生修习合格一门校本课程可个获得1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须获得6个校本课程学分,才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学生可依据自己的需要更多地选修校本课程。具体修习时间主要安排在高一、高二和高三适时选修。

2.课程构成

(1)对国家课程和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模块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唐诗宋词》选读 2 4 36

语言规范与创新

现代散文选读

传记选读

新闻阅读与写作

实用阅读

短篇小说选读

英语9 2 4 36

英语10 2 4 36

英语11 2 4 36

数学4—6:初等数论初步 1 1 18

数学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1 18

数学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1 18

数学4—9:风险与决策 1 1 18

数学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1 1 18

实验化学 2 2 36

(2)学校自行开发的新课程

学分 学分 周课时 学时 开课时间 备注

我们身边的物理学 1 1 18

近代物理研读 1 1 18

2017年6月15日 15: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