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贤”文化研究室团队赴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参观学习

网站首页    科研之窗    课程基地    基地资讯    我校“三贤”文化研究室团队赴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参观学习
当前位置:

我校“三贤”文化研究室团队赴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参观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月27日下午,我校“三贤”文化研究室团队在副校长李忠勇、课程处何新荣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参观学习。

 

 

 

 

在一中课程处张程远主任的热情带领下,“三贤”文化研究室团队参观了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场馆。其设计精巧、布置精美、功能丰富的物态资源建设令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何新荣、任佳雯、王红娟、仲捷敏、沈茵芝等老师同张主任深入交流,收益颇丰。

 

团队成员观摩了一中吴丹贤老师执教的《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诗歌中的责任担当》、余东坡老师执教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顾炎武认同》两节示范课,并同两位老师进行探讨,对建构我校的校本课程模型有很大启示。

 

一中课程基地示范课听课启示:王红娟

 

吴丹贤老师课堂:通过和学生一起鉴赏顾炎武的诗歌来激发学生对顾炎武的爱国情怀的深入探讨。吴老师课堂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打磨,言简意赅又恰到好处。一节课通过顾炎武的五首诗歌来引导学生思考顾炎武思想的丰富性。老师根据现场学生的回答,把问题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对很多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探讨,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性,引人入胜。

余东坡老师课堂,把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对顾炎武思想的认同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史料进行探讨、提炼和感悟。课堂思路清晰、严谨,紧扣主题。最后启发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学习顾炎武思想的精髓,如家国情怀、廉耻之心、责任担当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

 

任佳雯: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吴老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课前有充分的预习和资料准备。课前充分的资料查阅致使课堂气氛活跃,进而感染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状态。语言生动优美,情感充沛而富有感染力,充分调动了课堂上家国情怀的氛围,效果显著。
  2.追求课堂内容科学性。

余老师课前对所授课的内容进行了充分准备,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论述,每个结论都由大量史料加以佐证。学生们在课堂上既对课堂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又充分地体验了历史学科的课程特性。
  3.建构校本课程特色性。

 

 

两位上课老师在课堂上巧妙互动,在一些疑难环节请另一位坐在学生中的老师回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课堂的学术性和知识性。

 

何新荣:

1.设计系统:每个学期开设四节,四节课选择不同主题,又相互衔接,形成系统,较为全面地促进学生理解顾炎武的形象。

2.内容丰富:每节课的教学容量非常丰富,基于顾炎武,又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理解顾炎武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3.主体多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表达观点;同时,又有主讲老师、助教老师的讲授;另外,还通过视频方式引入专家学者观点,课堂主体多元化。

4.活动多样:课堂环节以活动推进,老师讲授、学生讲评、诵读体会、交流谈论,课堂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轻松推进,效果很好。

5.思维碰撞:课堂不追求统一的答案,不搞强行植入式灌输教育,师生、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启人心智。

 

 

    

当日,正值昆山市两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活动在一中举行,团队成员全程聆听,认真记录省市两级专家的点评,深刻认识到省级课题研究重规范、重实效、重成果等特点。

在本次考察中活动中,一中张主任、宫老师、吴老师、余老师的热情指导、专业解读、温馨陪伴,令团队成员感佩不已,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撰稿:何新荣  审核:李忠勇

 

 

2021年4月28日 09:50
浏览量:0